贝多芬出生在德国一个不富裕的音乐世家,父亲是当地宫廷唱诗班的男高音歌手。贝多芬一生创作题材广泛,每个年龄段都会产出高品质的作品。其中包括9部交响曲、1部歌剧、32首钢琴奏鸣曲、多首管弦乐序曲及大、小提琴奏鸣曲等。由于对古典音乐有重大的贡献,贝多芬被后世尊称为“乐圣”、“交响乐之王” 。
话说天才都是和平常人不一样,天才的家庭也同样如此,贝多芬的童年很不快乐,因为父亲的严厉教育风格,他经常被关起来练琴,4岁弹琴,8岁登台演出,10岁跟随教育家聂费学习钢琴。12岁时经老师推荐去瓦尔特斯坦伯爵的宫廷乐队充任管风琴师助手。这一路走来,虽然童年不够快乐,但天才的贝多芬,在音乐这条道路上可谓是顺风顺水。
都说伟大的人物总有一些怪癖,贝多芬也不例外。他对音乐的热爱已经到了忘我的境界。有一天他在餐馆吃饭,突然在等餐的过程中有了灵感,马上拿起桌上的菜谱在背面做起曲来。店员准备上餐时看到他认真投入的样子不忍心打扰,决定再等会再来。大约等了1个小时之后,店员实在忍不住了,走上前去...
周围的顾客听了哈哈大笑,原来贝多芬根本没有吃饭,他一直沉浸在自己的音乐世界里。在坚持买完单后,贝多芬抓起写满了音符的菜谱冲出了餐厅,消失在茫茫人海中...
热爱音乐的贝多芬写很多了经典永流传的作品,这首《致爱丽丝》是广为流传的其中一首,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我们都知道,对于音乐家来说,身上最重要的器官是耳朵。不幸的是,贝多芬在中年时期完全丧失了听力。然而他并没有向命运低头,每次写完曲子后,会习惯性在钢琴上弹奏。后来他想出一个办法,将木棍的一头插在钢琴的共鸣箱里,另一头咬在自己嘴里,艰难地练习。凭借顽强的毅力和对音乐的热爱,他完成了《第三交响曲》到《第八交响曲》的创作。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欣赏他的众多优秀作品之一的《D大调奏鸣曲》。深呼吸,一起进入音乐的世界...
贝多芬于1803年~1804年间创作了《第三交响曲》,此后的20余年间,他数量众多的音乐作品通过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将古典主义的音乐推向历史的高峰,同时也预示了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时代的到来。1827年3月26日,贝多芬于维也纳逝世,享年57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