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机:

  0538-6612616

       0538-6712616

       0538-6622616


联系人:

  史校长:13053886905

       易校长:15588585622
  李老师:13325292016

地址1:泰山区文化路64号欣欣家园爱琴海琴行(乐器销售与培训)

地址2:泰山区东岳大街仓库路小学东50米棉麻院内一楼(乐器培训)

地址3:泰山区金山路24号,原金山影剧院内。

QQ:3236089257

新浪微博:泰安爱琴海艺术培训

抖音:泰安爱琴海艺术培训

键盘上的音乐史——巴赫的音乐家族

发布时间: [2025-4-22-15:13:41]    浏览量:62次

巴赫的祖父克里斯托夫(Christoph  Bach,1613~1661)在爱尔福特(Erfurt)的市政府从事乐器演奏的工作,他的三个儿子后来也都从事音乐工作:

格奥尔格·克里斯托夫(Georg Christoph Bach)在施魏因富特(Schweinfurt)当音乐监督;

而双胞胎兄弟约翰·克里斯托夫·巴赫二世约翰·安布罗休斯,则分别在安斯达特及爱尔福特担任小提琴手。

 

约翰·安布罗休斯·巴赫(Johann Ambrosius Bach 1645~1695)于一六八八年与爱尔福特市政委员之女玛丽·伊丽莎白·莱默希特(Maria lisabeth Lämmerhirt)结为夫妻,一六七〇年他们举家迁往埃森纳赫,并育有子女八人。

音乐之父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 ~ 1750)便是这八个子女中最年幼的一个。


 

▍今天要分享的是巴赫的儿子们


巴赫的两次婚姻共生了二十个子女,但其中只有十个活了下来,其余的均早夭。


巴赫的几个儿子对西方古典乐派奏鸣曲式的建立做出了重要贡献。

其中最有才能、最出名的是威廉·弗里德曼、卡尔·菲利普·伊曼纽尔和约翰·克利斯蒂安。

他们三个人正处于巴洛克时代到古典乐派的过渡时期,与卡尔·特奥德尔及约翰·斯塔米茨等所属的曼海姆乐派一起被称为“前古典乐派”

 


▎威廉·弗里德曼·巴赫(Wilhelm  Friedemann Bach,1710—1784)

是巴赫与前妻生于魏玛的长子,又称“哈雷巴赫”

弗里德曼少年时即接受父亲的严格的音乐教育,巴赫的《创意曲》和《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一卷中,为了教育弗里德曼而编写的曲子为数甚多。

 

因为在优良的音乐教育环境下成长,弗里德曼二十三岁便开始以管风琴演奏家的身份活跃于德累斯顿及哈雷等地。他曾是巴赫最喜欢的孩子,巴赫对他抱有极大的期望,但由于他的音乐生涯坎坷不平,贫困、动荡和不安影响了他的事业发展。当巴赫去世后, 他就只能依靠自己的技能当一名键盘乐器的教员来谋生。

 

1764年他由于情绪不佳辞去了哈雷圣母教堂里的工作,集中精力谱写了许多用于教学的键盘乐器曲目。1770 年他迁居到德国的布劳施未克市,四年后又移居到柏林。初到柏林时,普鲁士国王的妹妹安娜·玛丽公主、宫廷作曲家约翰·菲利普·京贝格以及尼古拉教堂合唱队主事约翰·雷曼出于对他父亲的尊重热情地接待了他。但由于他为人处事不够老道, 不久便和宫廷作曲家京贝格反目成仇。当他1784 年去世时, 已陷入贫困潦倒和被人遗忘的境地。

 

弗里德曼创作了各种键盘作品,但是大部分都没有保存下来,目前留存了一小部分包括9首奏鸣曲、2首两架琴的奏鸣曲、12首波兰舞曲、10首幻想曲及其他。虽然弗里德曼生活在奏鸣曲式和古典风格已经形成的时期,但在创作方面他比其他兄弟们更像父亲。他的奏鸣曲是标准的三个乐章,但更多遵循他父亲的语言风格,如赋格式段落中的键盘对位。有时他也乐于拓展新的想法,如对比性主题,不同音型方面的试验,以及一个乐章中的速度对比等。他的作品中有时有非常歌唱性的曲调以及有些不平常的富有表情的特点。

 

 

 

▎次子卡尔·菲利普·伊曼纽尔·巴赫(Carl Philipp Emanuel Bach,1714—1788)

被称为“柏林巴赫”“汉堡巴赫”

伊曼纽尔从小随父亲在科腾学习音乐,后来又到莱比锡托马斯教堂音乐学校学习, 1731 年又到莱比锡大学注册学习法学。当时的法学要比现在丰富得多,哲学、社会学都包含在内。伊曼纽尔是个左撇子, 这使他从小无法练习拉弦乐器, 所以一开始便学习吹奏当时很时髦的长笛,后来改习键盘乐器。当时已有管风琴、羽键琴和古钢琴。伊曼纽尔后来成为键盘乐器的演奏大师, 其演奏水平之高无人能超越。

 

从1738 年至1768 年他忠诚地为普鲁士王储、后来当上所谓开明君主的普鲁士国王弗利得里希大帝服务。说来可笑, 伊曼纽尔每日的工作就是给这位为保持挺拔身材而坚持练长笛的王储伴奏。但行走于宫廷,游戏于上流社会则使伊曼纽尔结识了许多拥有很高音乐造诣的同行, 如格劳恩和彭达兄弟、长笛教师克望茨以及高水平的皇家歌剧团。伊曼纽尔与他们长期合作并互相切磋技艺,同时他还招收了许多富家子弟当学生。由于伊曼纽尔只是晚上到皇家室内音乐厅弹第二古钢琴为弗利得里希大帝伴奏,其余的时间均用来搞创作和授课。当他离开柏林时,已谱写出一系列辉煌壮丽的音乐作品,特别是在18世纪40年代创作的音乐作品,其风格和结构为后来的莫扎特、贝多芬点明了方向。

 

1768年伊曼纽尔抵达汉堡接替了他的教父泰勒曼任汉堡教会音乐总监, 在当时欧洲教会音乐界中此项职务是相当显赫的。伊曼纽尔负责管理汉堡五家大教堂的音乐事务,当伊曼纽尔1788年去世时,他已获得了很高的国际荣誉并被公认为是北欧最杰出的音乐导师

 

 

 

▎约翰·克里斯蒂安·巴赫(Johann Christian Bach ,1735—1782)

作为老巴赫最小的儿子,他过的日子远不如他的哥哥那样舒适辉煌。但是他通过自己的奋斗在欧洲音乐史上留下光辉的一页,被后世的人称作“米兰巴赫”“伦敦巴赫”

 

1754 年他赴意大利的波洛尼亚跟随莫扎特的老师帕得莱·马蒂尼学习音乐,后又去了那不勒斯,最后在米兰落户,1759 年他加入罗马天主教,1760 年出任米兰大教堂管理执事。在意大利的头几年他谱写了一些非常出色的宗教合唱歌曲。但1760年以后他把目光投向了歌剧舞台。1760 年在图灵上演了他的歌剧《阿尔塔赛斯》,他谱写的另一出歌剧《卡托纳》也大获成功, 一时间来自威尼斯和伦敦的演出商纷纷与他签约。1762 年5 月他动身去伦敦, 从此在第二故乡伦敦度过了自己的一生。

 

在英国他负责给讲德语的索菲·萨洛特皇后上音乐课。为皇家服务也给他带来许多特权和方便, 他借此机会出版了自己撰写的《键盘乐器音乐演奏曲谱》和其它的音乐作品。1765年后他与著名的中提琴演奏家卡尔·弗里得利希·阿贝尔同居一院并相互切磋技艺。说来凑巧他与卡尔还是世交, 半个世纪以前卡尔的父亲与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同在科腾市教会共过事。1764 年少年莫扎特在父亲的陪伴下抵达伦敦。在英国度过的十四个月中莫扎特与伦敦巴赫相互敬佩、相互爱慕, 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伦敦巴赫优雅高贵的意大利做派和音乐风格深深影响了莫扎特。他吸取了伦敦巴赫音乐作品的精华以及细腻迷人的创作风格,并逐步地将它融合到自己的作品中去。

 

尽管伦敦巴赫在英国努力地工作,但他仍像大多数与伦敦商演剧团签约的作曲家一样既不能把成功的演出记到自己的账上,也不能定期得到不变的收入。伦敦巴赫一度是英国最受欢迎的歌剧作曲家。1772 年和1774 年他甚至接到当时是欧洲音乐中心的德国曼海姆选帝候要求为其谱写一系列歌剧的订单。1779 年他又为巴黎歌剧院谱写了一部法语歌剧,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许多作品都在欧洲各地的舞台上上演。但最大的成就还是他撰写并出版的那些器乐作品。他谱写的音乐得到了全世界音乐爱好者的喜爱。上了年纪后,伦敦巴赫的威望和知名度在当地歌剧院的观众中每况愈下。特别是他的女管家骗走了他的巨额财产后, 更使他负债累累, 以致晚年生活异常贫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