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谈到陪孩子练琴,很多家长都会说,不练琴家庭和睦,一练琴鸡飞狗跳。而教育家们经常 说,父母的陪伴,会让亲子的关系更和谐,那么为什么一到练琴这件事上就正好相反呢? 我们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成年人开车时,如果旁边总有人说,开慢一点,打灯打灯,错 了错了。开车的人会很烦很恼怒。因为人的本性就是不爱听别人的批评意见,即使对方的意 见是对的。孩子更是一样,不喜欢听别人说自己不对。家长陪练时的正确做法应该是尽量引 导让孩子自己发现问题。比如,当孩子有错音的时候,不要马上告诉他是什么音,只是告诉 他那个音有错,让他再仔细检查一下那个是什么音。如果孩子识谱能力比较强,可以画一个 小范围,比如第5小节有错音,检查一下,让孩子自己去发现是哪一个。这样可以锻炼孩子的 识谱能力。识谱能力非常重要,识谱好的学生可以大大加快读谱速度,减少错误率,提高练 琴效率。如果识谱能力强,少出错,自然也会少吵架。家长千万不能为了图省事,为了省时 间,就直接告诉孩子答案,要让他们尽量自己找答案。如果马上告诉孩子正确的音是什么, 他就会对家长有依赖心理。最终变成孩子只管动手指,家长负责动脑子,如果出错了家长担 责任。弹不好是家长的错。 要把难的问题尽量简单化,每次只专注于一个问题。练琴时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孩子正在 读新谱,眼睛完全专注在谱子上,家长却在旁边一直再说,手型错了,手指折了,手腕太高 了。孩子当然会很烦。因为学琴本身很难,双手要做不同动作,眼睛还要看谱子。如果看谱 的同时还要纠正手型,孩子就不知道眼睛到底要看谱子还是看手。如果看手,谱子就肯定会看错。
所以练琴的时候,要尽量把问题简单化。比如识谱的时候,先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在乐 谱上,确保每个音,每个节奏,每个指法都没有错误。识谱结束后,再专注在手型上,让学 生自己检查自己的手型有没有问题。无论识谱还是纠正手型,都要分成小段来练,而且要放 慢速度练,这样才能避免手忙脚乱。 很多家长都说,纠正孩子手型姿势特别痛苦,孩子的抵触心理很强。纠正手型姿势的时候, 要尽可能的让孩子自己发现问题自己纠正。比如,把手型有问题的小片段单独拿出来,让孩 子自己看着手来练。纠正手型的时候千万不要大段大段地练,更不要从头到尾练。因为,如 果练的段落太长,孩子会记不住谱子,眼睛就必须去专注到谱子上,那样就没法看自己的手 了。必须把音乐分成小段,小到可以不用看谱子也不会错,这样才能完全专注在手上。自己 看着自己的手,自己发现问题比别人指出问题要容易接受得多。把每个不好的地方单独拿出 来反复练,每次专注一个问题效率非常高。 如果总犯同一个错误,家长往往会耐不住性子发脾气。这种情况往往是因为,孩子练到难点 之前,大脑没有事先提醒自己前方容易出错,而是凭肌肉记忆顺着熟悉的老路走,所以总是 反复出错。这时候,家长应该在容易出错的地方之前提醒孩子。就好比大人在开车的时候, 如果旁边有人指路,一定要在到达路口之前提醒开车的人,下个路口左拐还是右转。不能等 到走错路后再去埋怨他,那他肯定不高兴。练琴的时候也是一样,先把容易出错的段落单独 拿出来,快要到出错的地方前,家长要提醒学生,“前面要特别注意”,这样就不容易出错 了。反复提醒几次之后,孩子就会养成自己提醒自己的习惯,同一个地方以后就不会再出错 了。 遇到孩子不肯做怎么办?如果孩子不肯分段练,不肯放慢速度练,弹琴没有轻重表情,家长 可以把老师的要求列在一张表格上,或者给孩子看老师上课时的笔记,让孩子自己检查每一 项是否做了,做过的打勾,这样也是为了培养孩子自己对自己的练琴负责的态度。 如果孩子就是不承认自己有错怎么办?有句老话,叫不知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因 为练琴的时候需要关注的东西太多,所以他没有发现自己的错误也情有可原,不一定是他不 肯认错。那么,就把他练的录下来,家长和孩子一起看录像,让他自己从旁观者的角度去发 现自己的问题。如果看录像仍然没有发现,可以反复多次看录像,每次关注其中一个问题。 比如,第一次检查左手,第二次检查右手。分别检查有没有错音,有没有节奏不稳,拍子不 够长的地方,轻重表情是否都做到位了。让孩子自己找出自己的问题,心理上会更容易接 受。另外一方面,面对录像也没法抵赖。 陪孩子练琴一定要有耐心,批评的时候要尽量心平气和。尽量培养孩子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 题的能力,这样才能让孩子逐渐过渡到自己练琴,最终能摆脱父母陪练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