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昭义说:有些孩子一听到音乐就高兴,手舞足蹈,挥拍击手,表现出对音乐的敏感性。有的孩子则表现得平淡,甚至无动于衷,这种先天对音乐敏感性的差别是客观事实。但我们应该承认,音乐感觉的后天培养也很重要,而且也是可以获得成功的。
孩子们虽然小,但是在他们的情感园地中,也有他们极其丰富的内心感受,我们的作曲家为儿童们谱写了不少适合他们年龄特征和情感特征的优秀小曲,这些小曲能同他们的情感交融,激起他们内心的共鸣,使他们能与音乐贴近,去感受音乐和理解音乐。所以,家长们在辅导孩子练习时,切不可只管音符、节奏、指法、手型、动作之类的东西,而要用音乐的内容、意思、情感、形象、意境去呼唤他们的内心感受,让孩子把自己的内心感受同音乐本身联系起来,让他们的手指把自己内心感受的情感表达出来。如果,我们能这样培养孩子练琴,养成一种心理同琴音贴近的习惯,日后孩子的演奏就不会是没有内容的。
现代一些儿童教材常辅以一些形象生动的图画来启发孩子。因为视觉形象更具体些,更易于孩子接受和唤起他们的联想。例如,一个纯粹技术性的音阶型练习,取名叫《小熊上楼梯》,再配上一幅画。当孩子手指弹出音阶时,脑子联想到爬楼梯,把一种向上、向前的推动感,一步一步的行进感,带到演奏的音乐中去,他的节奏和音乐就有了一定内容。所以,哪怕有些看起来是技术性的东西,也可以把它生动起来赋予音乐化的处理。
音乐特性就是指音乐的性质,比如说,它是明快的、欢乐的、还是忧郁的、沉思的;是活泼的、天真的,还是激动的、有力的;是优美抒情的还是激越高昂的;是缓慢悠扬的还是快速热情的…… 感受到音乐的特性就抓住了音乐的整体风貌。因为性质、特性不同的音乐,表现完全不同的肉容和情感。借助音乐丰富的表现功能,还可以刻画形象,表达意境,描绘自然景色,抒发人的情感…… 家长比孩子有更多的知识,更多的生活经历和情感经历,我们都能用自己的知识、经历和感受去开启孩子对音乐特性的感知,诱导他们去贴近音乐,逐渐懂得音乐,理解音乐,进而去表达音乐。
比如听一首活泼欢乐的小曲,我们要引导孩子把他生活中遇到高兴的事时那种欢欢喜喜,蹦蹦跳跳的欢乐情绪同曲子的旋律、节奏联系起来体会曲子的音乐特性。
又如听一首进行曲,要让孩子通过坚定有力的音乐节奏联想到步伐整齐、威武雄健的行进队伍,感受到进行曲的风格特性。
再如听一首优美抒情的摇篮曲,我们简直可以让孩子把洋娃娃放在摇篮里,合着音乐温馨静谧的气氛和摇动感,摇着篮里的宝贝睡觉那样去感受摇篮曲的情调,感受它的抒情性与美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