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学琴者,虽然每次练习的时长很短,如只有15分钟,但仍能够获得良好的进步,有效地提高了演奏技术,归根结底是做到了以下两点。
一、练习强度足够
很多学琴者都会存在一个误区,即认为每次练习的时长越长,练习的强度也就越高。
其实这二者并不完全呈“正比”。
比如今天练了4个小时,但走神的次数较多,导致很难进入“心流”状态。
因为断断续续,所以本次的练习,只能算作“浅尝辄止”,练习的强度自然很低。
又如,今天因为琐事较多,只有短短15分钟的练习时间,但学琴者在这个时间段内,全程保持精力集中,完全“沉浸”在自己所练习的内容中。
时间的“利用率”很高,能够重复练习的遍数自然就多,强度当然也是较高。
所以,练习的强度,并不完全取决于练习的时长,而是主要由学琴者对于时间的“利用率”而定。
较高的时间“利用率”,同时再配合学琴者善于思考的好习惯,就能把练习的强度,“拉”到最大。
也就是在重复练习的过程中,通过思考与及时地调整,不断冲击自己的“舒适区边缘”,挑战自己的极限。
比如自己在上一遍的练习中,节拍器的速度只能开到90,那么在接下来的一遍练习中,就可以试着开到91或92。
二、做到了持续
每次的练习时长虽短,但只要持续练下去,形成了练习习惯,这点点滴滴的练习时长,就会“聚沙成塔”、“滴水成河”。
还是那句,我经常给学生们提起的话:
每天虽然只练15分钟,但仍胜过只用一天时间,猛练5小时。
看起来5小时的练习时长,非常得多,练习强度也会理所当然地认为较大。
但实际情况是,只拿出一天时间猛练5小时的学琴者,并没有形成自己的练习习惯。
因为他基本上适应不了长时间练习的强度,并且会“自动”把练习强度降低。
所以看似练了5个小时,实际上练一会歇一会,再发一会呆,真正的有效练习时长并不长,也许只有1小时。
但每天都能练习15分钟的学琴者,一定有着良好的练习习惯。并且这短短的15分钟内,学琴者根本“没停”,基本上一直处于“心流”状态。
所以持续练下去后,15分钟的练习也是高强度了,自然可以提高演奏技术,获得明显的练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