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钢琴是如此普遍,好的钢琴家越来越多,以致人们对平庸的钢琴演奏已难以接受。所以,在哪怕是业余演奏会上弹一段一般难度的曲子,也要学上十年八年才行。然而,能够投入这么多年工夫来学这件乐器的人并不多。 ——《哈农钢琴练指法》序言
在这本书里,有手指灵活、独立、力度和最大限度均衡以及手腕柔韧性的练习,所有这些都是要达到优美演奏不可或缺的因素。另外,这些练习已考虑到使左手能与右手同样灵巧。除极个别的练习曲是引自其他教材外,所有练习曲都是自编的。这些练习曲富有趣味性,不像大多数五指练习那样令学生厌烦。
哈农在这本60首练习曲的第一条前只写下了“高高地并正确地抬起手指,每个音都要弹的很清楚”这样一句弹奏指导,至于怎样高高地抬起手指,用什么力量来把音弹得清楚没有更细致明细的解释,只能让读者积极地参悟。目前,不少学生在练习时,不能掌握其正确的动作要领,不明确钢琴演奏的动力来源,以致使钢琴发出的声音不圆润饱满,缺乏表现力,这样的练习,不仅不能对其演奏有所帮助,反而使学生在错误的演奏中养成的习惯越来越顽固,影响学生将来的发展。
《哈农》练习小Tips
1. 一定要严格按照谱上标注的指法练习。每一条练习都有训练目的,所以编排了不同的指法顺序,按照要求练才可以达到训练目的,循序渐进地进步。
2. 每一个手指的动作都要认真做好,独立抬起,触键有力,保持手型,及时换指。我们可以先慢练,首先做到从肩到手腕的放松,然后眼睛看着手指的动作,高抬指的动作幅度尽可能大些。
3. 建议是每天抽出至少10分钟弹一下《哈农》。对于初学者来说,哈农的前1-20条练习对激活每根手指的独立性很有效,特别是4指和5指,由于平日里缺乏专门的练习,这两根手指相对软弱,哈农的指法练习能有效解决这个问题。
合理安排好练习时间,不可太短,也不必太长。掌握好的度是,手指活动开了,但不会感觉累。就像体育课先要慢跑一样,给手指热热身,筋骨舒展开了,才好做后面的动作。
4. 最最重要的是,《哈农》要求的动作要运用到乐曲中去。我们不是为了练手指而练手指,练手指是为了弹曲子服务的。
实际上,除了普遍所采用的高抬指,还可以用以下这八种方法,来练习同一首《哈农》。
1. 高抬指快触键
把手指抬高,垂直快速地下键,以达到稳定、坚挺、有力的声音。
2. 低指快触键
每个音的发出有四个过程:准备、触键、持续、离键。没有这四个动作,这个音就是不完整的,就不是良好的触键。
手要完全贴键,动作缩小到从琴键的表面至发出声音的那个点。离键时又回到键面而不离开。这样,有助于把动作控制在最小的幅度。在贴键的情况下要能够弹出坚定、有力、宏亮的声音。
这比高抬指演奏更有价值,因为演奏一首乐曲时不可能一直用高抬指来弹快速度跑动的片断,所以必须学会低指快触键的方法。
3. 手指指尖跳音
这种练习不仅是练跳音,重要的是练习手指第一关节灵敏、快速、集中、轻盈、尖锐的触键方式。为了追求短、尖、小、亮、轻(发力短、指触尖、点子小、音质亮、力度轻)的声音,既要把手指训练得敏感有力,又要可以快速地收缩。没有一个快速、良好的收缩,手指就会疲软,发出的声音模糊不清,就不能有珍珠般的、颗粒性强的、清晰的、穿透的、明亮的音质。
4. 手腕跳音
手腕与指尖的动作一样,也有准备、触键、收缩的动作,这需要经过训练,手腕才会有弹性、有控制、有快速明确的动作方式。所以手腕与指尖的训练方法相同。即使在手腕跳音中,钢琴发声的关键仍是指尖触键的“点”。应避免任何影响这一“集中点”的手腕不恰当的多余动作。
5. 肘部顿音
它的基本目的是使手掌以下向外挺出,手腕以上能够放松,力量毫无障碍地传到指尖。顿音对于演奏从巴赫以后的古典作品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若不会演奏顿音,就不可能处理好这些作品中的一些非连非跳、不长不短、不响不轻的声音的质量。
6. 非连音
作为钢琴演奏的基本触键方法之一,它要求手指在快速跑动中,既不是非常连贯,又不是跳音的状态,同时声音的质量是均匀的、颗粒性的连续进行。每个音好比一颗珍珠,我们用一条无形的线把它串连起来,被称做“音线”。唐代诗人白居易所写“大珠小珠落玉盘”的诗句,可以说不仅是为琵琶而作,更是为钢琴而作,它恰如其分地说明非连音应当达到的效果。
7. 连音
它的每个音是用力量的无缝连贯和无级差变量来衔接的。这意味着第一个音弹得多响、多轻,那第二个音应与其相同,偶尔会有一点点轻响,但决不能有任何粘连、尖角、陷坑或断裂。
8. 半触键
把力量集中在琴键一半的地方发声。这是更敏感、更高级的练习方法,要在掌握以上练习后,才可学习。半触键需要指尖极快的触键速度,手指虽然只达到琴键深度的一半,但由于极快的触键速度,琴键会“自动”到达发声“点”,琴槌以极富弹性的状态击动琴弦,发出轻弱而集中的声音。
如果用这八种方法来练习《哈农》,你会发现从中学到的东西远远超出了原有《哈农》的内容和价值。